黑暗的左手

《黑暗的左手》 (The left hand of darkness) 是娥蘇拉.勒瑰恩 (Ursula K. Le Guin) 的科幻成名作,曾獲得星雲獎與雨果獎雙料獎項。這本書究竟有何特殊呢?簡言之,一般科幻小說中的「科學」成分,多半是天文學、物理、電腦等「硬科學」,然而這本書卻可說是關於社會或人類學科的科幻小說。

閱讀全文

精靈的千年之謎

精靈之謎

精靈,堪稱奇幻世界中最「夢幻」的類人種族,在各式各樣的角色扮演遊戲中,精靈可以說是人類之外的常備種族,吸引許多玩家選擇扮演,例如D&D系統的「柏德之門」、「天堂」等。精靈為什麼這麼迷人?精靈這麼受歡迎的形象是怎麼產生的?你對精靈知多少?

閱讀全文

地侏:矮人的遠親?好鄰居?

我們常常容易把地侏(Gnome)和矮人(dwarf)混淆,可能因為他們在很多方面都相似:他們都是矮個子,都有「向地性」,習慣在地底或山洞中活動,也喜歡蒐集珍寶。不過,這兩種歷史悠久的奇幻種族,還是有些不同,例如,矮人較常從事採礦、鍛冶的工作;而地侏則喜歡從事類似發明、製造的技術工作。此外,一般而言,矮人的體型還是比地侏壯碩一些;地侏的性情也比較活潑、隨性,不像矮人那麼穩重、固執。

閱讀全文

魔像

魔像:人類企圖超越上帝的起步

電腦遊戲中有種常見的怪物叫做「魔像」(Golem,或有直接音譯為高崙),然而不同於其他怪物或奇幻生物的是,魔像是用強大的魔法灌注於土石或金屬人形偶內而誕生。換句話說,它像是奇幻世界中的「機械怪獸」,沒有自主意識,完全受創造者所控制。這種奇特的設定,也象徵了人類對於「創造生命」這種禁忌能力的嚮往與恐懼。

閱讀全文

木乃伊以及埃及宗教中的「永生」

歌德(Gothic)的旋風,最近似乎又有復甦的現象。今年暑期檔的恐怖動作電影《凡赫辛》(Van Helsing)就是從許多歌德著作中取材、綜合而成的作品。從幾年前的《神鬼傳奇》(The Mummy)開始,好萊塢再一次將30年代黑白片的恐怖經典作品,重新用現代人的觀點重新詮釋。

閱讀全文

石像鬼

端坐屋頂看凡間-石像鬼與它的東方夥伴

希臘神話中,蛇髮女妖(Gorgon)與石化蜥蜴(Basilisk)都會以恐怖的視線將倒楣的人變成石頭。中國也有妻子等候出門未歸的丈夫,等到自己在懸崖上化為石像的淒美民間故事。不管怎麼說,變成石頭都意味著生命的終結,一般人大概並不想嘗試吧?但卻有一種神話生物,平時是雕像,身體是徹徹底底的石塊,一動也不動;夜晚卻會變為活生生的生物,展開翅膀四處飛行。是的,它們正是在歐洲建築上也占有一席之地的石像鬼(Gargoyle)!

閱讀全文

Siren

致命的吸引力──雙面性格的海妖

神話中少不了恐怖的妖魔怪獸,它們多半長相兇暴,令人望而生畏;但是也有以魅力致人於死地的妖怪,堪與中國《西遊記》的蜘蛛精相比擬。西方傳說中美妙歌聲讓人神魂顛倒的怪物,最著名的當屬海妖(Siren)了。海妖也是不少電動遊戲喜歡借用的怪物,例如FF8、網路創世紀等,甚至最近日本有個PS2恐怖冒險遊戲的名字就叫做「Siren」──只不過在遊戲中,海妖只是個比喻,怪物是類似殭尸的屍人……

閱讀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