觀影:受難記

在講影片之前,我想先講講一個詞:容忍(寬容)。這個字來自於拉丁文,字典上的解釋是這樣的:

tolero -are [to carry , bear, endure, sustain; to support, keep up, maintain]. Hence pres. partic. tolerans -antis, [enduring, patient]; adv. toleranter; perf. partic. toleratus -a -um, [endurable].

我所知基督宗教的精神是愛。因為有愛,所以我們會容忍與寬容。容忍什麼呢?忍受那令人痛苦的事,但容忍還有另一個向度:去愛那原因。但我們也很明白人的天性遠非如此,人總是在希望與恐懼之間擺蕩不定,恆定的愛對人而言雖非不可能,卻是極為難得的。

我們來看看影片吧。

電影開始,是主耶穌在林中禱告。身為人子,耶穌與所有的人都一樣地為未來而恐懼,未來的痛苦折磨就在眼前,倘若可能避免,即使是耶穌,也不免求天父將這杯苦酒遠離他。但祂也明白,世間的一切都照著神的意思,而不是照著人的意思。天若要下雨,人的意見不會對萬有的秩序產生改變;但我們不要因此逃離這世界,相反地,承受這世界的法則是因為我們愛著這個世界。耶穌為什麼在林子中決定了不逃跑呢?就像上面的例子一樣,祂接受這社會的法律是因為祂愛著這個社會。斯賓諾莎在《倫理學》第四部分命題七十三這樣說:「一個受理性指導的人,遵從公共法令在國家中生活,較之他只服從他自己,在孤獨中生活,更為自由。」尊重自己所生活的國家社會,是因為忍受法令對個人行為的規範時,愛著這國家的人,因為國家法律的目的在於成就人,而不在限制人,正如同萬有引力這規範是要成就這世界,而不是限制這世界一樣。

回到林中,猶大帶著許多人來找耶穌。耶穌毫不猶豫,慨然承認了自己就是他們要找的耶穌。但人面對實話時,卻是充滿了疑懼,直到猶大親了耶穌,這些來捉拿耶穌的人才願意相信這就是耶穌。將耶穌綁了起來後,這些人或推或拉,甚至將耶穌推落路邊;躲藏在暗中的門徒見到了,不敢出聲;彼得三次不認,倉皇逃走;耶穌都看在眼裡,卻不怒罵責備或詛咒。為什麼呢?因為祂知道人性是這樣容易反覆無常,幾天前夾道歡迎的,今天會拿著石頭砸你;即使是眾人認為恆定不變的愛也是一樣,馬利亞在苦路扶起耶穌前,也曾在巷中不敢出來。

但恆久的愛確實是可能的。馬利亞還是扶起了耶穌,耶穌也完成了救贖。神的兒子被人殺了,神卻不對人報復。扛負十字苦架或許痛苦,但是神所要告訴人的,並不在於有多麼痛苦,而是即使痛苦,也仍然要愛。

愛什麼呢?愛這世界的一切。中國人說「民胞物與」,耶穌拿著餅與酒,要我們紀念祂,因為這餅就如同祂的身體,這酒就如同祂的血。餅不是身體,酒不是血。但餅是人烤的,酒是人釀的;餅是麥子磨的,酒是麥子造的。在餅之中有人的心意,有自然的奇蹟;在酒之中有人的努力,有自然的恩典。或許這樣會引起另一個問題:這可能嗎?我認為,確實可能。雖然這條道路異常地艱難,但確實是可行的。只是我們甚少有人選擇了這樣的路。

不過,我們不需為此傷心難過。即使世界是這樣的,真愛還是要繼續愛著它。

因此,宗教就是政治,要去愛人,而且是普遍地去愛人。不是只那愛為你背負十字架的,不是只愛那為你夾道歡呼的,不是只愛那為你遞水、為你拭血拭淚的,也要愛那綑你綁你的,也要愛那釘你罵你的,愛那鞭笞你的,愛那可能出賣你的。直到有愛,我們才知道每一條路都要走向幸福,那些寬闊的,那些狹窄的,那些充滿荊棘的,那些香花滿路的。

愛著,寬容著。